申通快遞聯手菜鳥扔出王炸!2000 輛無人車殺進快遞圈,人力成本下降50%
引言
7月8日,申通快遞和菜鳥最近搞了個大動作 —— 簽了個無人車戰(zhàn)略合作協(xié)議,放話年內要讓全網 2000 輛無人車上路。
現在快遞末端派費一降再降,人工成本越來越高,申通這波操作,簡直是拿著無人車當 “降本神器”,要在快遞業(yè)的 “深水區(qū)” 里狠狠撲騰一下。
最讓人驚掉下巴的是菜鳥那臺 GT-Lite 無人車,價格直接干到 1.68 萬,還跟高配版同平臺生產,自動駕駛系統(tǒng)一點不減配。
就這價格,比很多電動車還便宜,卻能裝 7 立方米的貨,跑 100 公里,凌晨 5 點就開始干活,比快遞員還勤快。
無人車來也和大伙兒聊聊這個事!
一、2000 輛無人車在路上:不是噱頭,是真能省錢的硬通貨
申通這次是鐵了心要在無人車領域發(fā)力。
目前他們已經在全國 25 省超 100 城試點無人車配送,這次跟菜鳥聯手,目標很明確 —— 年內讓全網末端無人車數量沖到 2000 輛。
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?
相當于每個試點城市平均能有 20 輛無人車在跑,從網點到驛站的接駁、支線運輸,基本能被這些 “鋼鐵軍團” 包圓。
菜鳥的 GT-Lite 無人車之所以能被申通看中,核心就是 “便宜又能打”。
1.68 萬的價格,直接把無人車從 “高端玩具” 變成了 “網點剛需”。
要知道,以前的無人車動輒幾十萬,網點想試試水都得掂量掂量,現在這價格,一個網點攢攢錢就能買上一兩臺。
而且這車還不減配,跟高配的 GT-Pro 同平臺生產,自動駕駛系統(tǒng)一模一樣,連菜鳥自研的輕地圖技術都裝上了 —— 別的無人車還在花幾個月采集地圖,它落地就能跑,當天就能產生效益。
參數也相當能打:
7 立方米的貨箱,能塞下 300 多個標準快遞盒,相當于 3 個快遞小哥一趟的派件量;
600 公斤的載重,大件家電也能輕松搞定;
45km/h 的時速,比電動車快不少;
滿載續(xù)航 100 公里,跑遍一個區(qū)縣的配送范圍綽綽有余。
南京江寧大學城網點的負責人算了筆賬,他們部署的 21 臺無人車,一年就能省下 15 萬運輸成本,累計安全跑了 12 萬公里,比人工靠譜多了。
二、凌晨 5 點搶跑,人工成本直接降了 50%:快遞員終于不用 “卷” 了?
在杭州臨平區(qū)南苑網點,無人車早就成了 “頂梁柱”。
每天凌晨 5 點,天還沒亮,4 輛無人車就從網點出發(fā),沿著固定路線駛向 5 個驛站,比快遞員早 1 小時 “搶跑”。
等快遞員上班時,這些無人車已經跑完第一趟,開始第二趟運輸了。
網點負責人笑得合不攏嘴:
“別小看這提前的 1 小時,太關鍵了!以前快遞員早上 7 點才開始送貨,碰上爆單,中午都送不完,現在有了無人車,早上就能把大半的貨送到驛站,下午壓力小多了。”
更重要的是省錢,他們網點每天上萬單,無人車包攬了近 3000 票,人工成本直接降了 50%。
“每單省一毛錢,一天就是 300 塊,一個月下來上萬塊,夠給網點員工發(fā)不少福利了!
這些無人車不光能送貨,還能順路攬收。
從驛站回來的時候,捎帶點散戶的快遞回網點發(fā)貨,一趟活兒干兩件事,效率直接拉滿。
而且它們一天能跑 12 趟,專線往返加裝卸才 1 小時,配送時效提升了 20%。
以前快遞員跑一趟要 1 個半小時,現在無人車 1 小時搞定,還不用休息,簡直是 “永動機” 模式。
快遞員小張以前每天要跑 5 個來回,累得腰酸背痛,現在有了無人車,他只需要負責驛站到用戶家的 “最后 100 米”,勞動強度降了 20%,收入還沒少。
網點負責人說:“以前總擔心招不到人,現在好了,年輕人看到不用那么累,也愿意來試試了。”
三、快遞業(yè)的 “數智化深水區(qū)”:無人車不是終點,是新起點
申通和菜鳥的這波操作,其實是快遞行業(yè)數智化轉型的一個縮影。
這幾年,快遞行業(yè)的自動化分揀、智慧物流在前端和中端已經玩得很溜了,現在終于輪到末端配送這塊 “硬骨頭”。
數據顯示,2025 年中國低速無人駕駛車輛的銷量將超 4.7 萬臺,銷售金額達 185 億元,到 2030 年更是有望突破 410 億元。
政策、資本、市場都在往這個賽道擠,無人車已經從 “試點” 變成了 “剛需”。
對于快遞企業(yè)來說,末端成本占了大頭,人工成本高、招工難、管理復雜,這些痛點再不解決,遲早要被行業(yè)淘汰。
申通總裁王文彬說得很實在:“數智化轉型不是選擇題,是必答題!
他們這次搞無人車規(guī);,不光是為了省錢,更是為了構建 “支線 + 末端 + 應急” 的三級智能配送體系。
就像南京江寧大學城網點那樣,21 臺無人車各司其職,有的負責網點到驛站的專線,有的負責校園內的末端配送,碰上突發(fā)情況還能應急支援,整個配送網絡變得靈活又高效。
菜鳥也不是第一次在無人車領域發(fā)力了,他們的無人車已經在全國 200 多城、500 多個區(qū)縣拿到路權,累計完成超 6000 萬單配送任務。
這次和申通合作,相當于把技術能力和網點資源結合起來,讓無人車能更快落地、更好用。
比如菜鳥的輕地圖技術,能讓無人車省去地圖采集的時間,網點買回來當天就能上線,這對于講究效率的快遞行業(yè)來說,太重要了。
四、結語:當快遞員變成 “機器人指揮官”,行業(yè)會怎樣?
有人擔心,無人車多了,快遞員會失業(yè)。
但從試點情況來看,更可能的是 “人機協(xié)同”—— 無人車負責重復性的接駁、運輸,快遞員負責更有溫度的上門服務、問題處理。
就像南苑網點的快遞員,以前累得沒時間跟用戶溝通,現在有了空閑,能更好地解決用戶的投訴和需求,反而提升了服務質量。
2000 輛無人車只是開始,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,成本越來越低,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無人車跑在街頭巷尾。
它們不會取代誰,而是會重新定義快遞末端的工作方式 —— 讓機器干機器該干的活,讓人干人該干的活。
申通和菜鳥的這場合作,其實是給整個行業(yè)探了條路:數智化不是遙不可及的概念,而是能實實在在省錢、提效的工具。
總之,無人車來也(公眾號:無人車來也)認為:
中國快遞業(yè)曾依靠數百萬快遞員的汗水,創(chuàng)造了單日處理能力超7億件的世界奇跡。如今,當無人車在凌晨的街道悄然穿行,一個新的效率時代正在開啟——用硅基智慧延續(xù)和超越碳基生命的極限。
當你在深夜收到無人車送達的快遞時,請記住這個正在發(fā)生的變革。
親!你說呢?
原文標題 : 申通快遞聯手菜鳥扔出王炸!2000 輛無人車殺進快遞圈,人力成本下降50%
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